催眠療法
催眠療法是通過催眠師的引導,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,使來訪者進入一種意識恍惚狀態(tài),讓潛意識接受暗示,進而改變身體或心理障礙的一種治療方法。催眠不是睡眠,在整個催眠過程中意識是清晰的,是安全的,不會失去控制。
催眠流派分類:
1、權威派:更強調治療師,關系是不對稱的,催眠師在催眠中占主要作用。
2、標準化式:更強調來訪者,來訪者是否具有易催眠性很重要,有催眠性的患者將接受標準化了的、結構化的溝通。
3、合作式(艾瑞克森催眠):更強調催眠師和來訪者之間的合作關系和交流,易催眠性是良好催眠關系的體現。
催眠的基本理念:
1、每個人都是獨特的,無與倫比的。
2、催眠是一個體驗、學習的過程。
3、每個人都有發(fā)展的能力和資源。
4、恍惚狀態(tài)能加強和拓寬人的資源,是一種自然的現象。
5、治療應著眼于生活方式的適應而不是錯誤的糾正。
6、無意識過程可以是創(chuàng)造性地、自主地起作用。
催眠的原則:
1、利用:被催眠者的所有個人特點,都可以為催眠師用來引出變化。
2、去固定(穩(wěn)定)化:打破來訪者已固定、僵化的模式,讓來訪者能夠重新靈活思想,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。
3、不經意性:為了避免阻抗,有很多交流辦法可以用來把要傳遞的信息間接地告訴被催眠者。
4、階梯式小變化原則:把大目標換成了一系列小目標,在不被催眠者注意的小地方進行干預,雖然是小地方,但來訪者的固定模式還是被打破了,很多小的量變之后產生質變。
5、保護無意識:恍惚狀態(tài)下無意識加工的內容,或者在此狀態(tài)下找到的解決辦法,可能不被來訪者意識層面所接受,但它有創(chuàng)造性,這時通過引開注意力、失憶的暗示來完成無意識地保護,直到個體意識能接受的時候。
催眠的四要素:放松、深呼吸、想象、暗示。
催眠治療的適應癥和禁忌癥:
適應癥:除適用于一般心理障礙之外,還適用于吸煙、飲酒和進食障礙等對生活習慣的控制,性障礙、疼痛、失眠、神經性皮炎、瘙癢等心理疾病。
禁忌癥:催眠不適用于精神病患者、邊緣型人格障礙者、嚴重抑郁以及癔癥患者。
臨床應用案例反饋:
案例一:來訪者頑固性失眠十多年,嘗試過很多治療方法,但仍然有3/4的時間靠安眠藥來維持睡眠。第一次做完催眠后,當天晚上睡得很好,后幾天沒有什么效果,做了第二次催眠后接下來的一周都睡得挺好,做完第三次催眠后前四天睡得挺好,后三天又有所反復,做完四次催眠后,療效就比較穩(wěn)定了,來訪者重新獲得了自然睡眠的狀態(tài),解除了用安眠藥來維持睡眠的痛苦。
案例二:來訪者因考試緊張、焦慮前來咨詢,做了三次催眠后,來訪者的身體緊張狀態(tài)就放松下來,繃緊的神經也松弛下來,逐步恢復了從前那種沉著、冷靜的考試狀態(tài)。
作者簡介:翟淑華,淄博市第五人民醫(yī)院-心理咨詢中心;專職心理治療師,二級心理咨詢師,副教授,參加了沙盤治療技術、繪畫技術、正念減壓、催眠技術、格式塔療法、意象對話技術、森田療法、內觀療法、心理危機干預和創(chuàng)傷治療等培訓學習。
擅長領域:青少年心理問題;婚姻家庭、情感問題;人際溝通;情緒壓力管理和自我成長的個體咨詢和團體心理輔導。
淄博市第五人民醫(yī)院心理咨詢中心電話:
0533—5264257 5264253(白天) 8758811(24小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