捷克出現(xiàn)一種新“病”:“手機恐懼癥”,“患者”每天擔心手機信號中斷和手機在關(guān)鍵時刻沒電。據(jù)捷克《今日報》報道,捷克心理學家說,這種看似不是病的“病”是人因日常工作壓力和負荷過多產(chǎn)生恐懼感,表現(xiàn)在手機上。 捷克心理學專家齊米茨基說,擁有幾部移動電話的人是典型的“手機恐懼癥患者”。他們擁有幾部移動電話,以便能夠同時處理幾個通話,確保不失去聯(lián)系。在當今社會中,人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,許多人一旦沒有手機就會感到煩躁和焦慮不安。心理學家克利梅什說,手機實際上將人鎖在一個惡性循環(huán)中。目前,16歲至65歲的捷
在某社交網(wǎng)站上,用戶只要安裝了買房子組件就可以得到一間虛擬社區(qū)里的小房子,同時還擁有了一座虛擬花園。用虛擬貨幣到商店里購買水稻、胡蘿卜、玉米、芒果、玫瑰、雪蓮、靈芝、人參等各類植物的種子種在花園里,就可以等待收獲了。老老實實地種菜等待收獲并不吸引人,最吸引人的是一個“偷”字。你可以沒事就到朋友地里逛逛。如果對方的作物熟了就可以偷到自己的倉庫里賣錢。第一個偷的可以偷兩份果實,后來者每人偷一份,直到偷光或者不能再偷為止;當然,如果你不及時收割自己的作物那么很可能也會顆粒無收。為了偷菜,不睡覺是小意思 偷菜游戲
“發(fā)小”一詞源于北京方言,通常是指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。它的意思,大致相當于南方的“開襠褲朋友”或東北的“光腚娃娃”。發(fā)小之間的友誼,常常不亞于親人之間的感情。他們或者是你上幼兒園、小學時最貼心的密友,或是和你同住一個大院、同在一個墻角逮蛐蛐的小伙伴……成年后,這些發(fā)小自然成了你無話不談的好朋友,當你郁悶、悲傷時,他們往往是你最好的傾訴對象。 發(fā)小最知心選擇對發(fā)小傾訴衷腸,首先是因為他們更了解你,知道怎么開導你。無論何時何地,他們都愿意充當你消極情緒的“垃圾轉(zhuǎn)運站”。不開心的時候,要是身邊能有個可以
周六,我去逛商場,駐足在化妝品柜臺前,看笑臉如花的導購小姐為愛美的美眉們介紹產(chǎn)品,不時聽到美眉們挑剔著自己的臉蛋:皮膚干,毛孔粗,還有鬧心的痘痘……而身旁的一位大姐卻不住地夸這個皮膚白晳那個臉蛋紅潤。 等幾位美眉走后,導購小姐詫異地問那位大姐:“大姐,你是近視眼吧?怎么夸了這個夸那個,她們的皮膚沒你說得那么好?。俊薄班?,我是有些近視。”大姐平靜地說。“難怪呢!那你為什么不戴上眼鏡?”導購追問?!敖曌屛铱礀|西時有一種朦朧美,這不好嗎?”大姐輕松地反問?!澳銈冞@些小姑娘,整天對著大鏡子小鏡子的,越看越挑
英國新研究表明,一些婦女患上了抑郁癥,而他們比以前購物更瘋狂。英國赫特福德大學的卡爾倫教授調(diào)查發(fā)現(xiàn),79%的婦女只管自己爽而大把購物。有些婦女把購物當成是一種調(diào)節(jié)情緒的方法,用來發(fā)泄自己的消極情況或者對生活的不滿。 矛盾的是,現(xiàn)在錢少了,可花得卻更多了。在調(diào)查的700名婦女中,有四成女性有抑郁癥,六成女性會說感覺情緒低落,而婦女通常認為購物可以讓她們感覺更好??杺惖难芯堪l(fā)現(xiàn),情緒高漲或者低落,都可以是婦女逛商場的理由,“這種消費模式,或叫補償性消費,是作為一種調(diào)節(jié)緊張情緒而存在?!彼f。據(jù)赫特福德
曾經(jīng)看到過這樣一段話,“每一個人都應(yīng)該具備三個層次的修養(yǎng),那就是保持身體、心理、精神的平衡與平常,通稱為身、心、靈的健康?!碑敃r我很費解,精神狀態(tài)也即情緒反映,它應(yīng)該是心理活動的外在反映吧,它們是可以分開的么?后來有幾次,妻子誤會我、耍脾氣,我自然不高興,但當時注意提醒自己,力戒煩躁和生氣,避免針鋒相對。 如此一來,自己首先控制了不良的心理狀態(tài),以平和的言語相對,最終總能握手言和。最后終于明白:這種喜怒不形于色的修為,是一種涵養(yǎng)。因為它不必當面?zhèn)耍瑥亩苊饬嗽S多不必要的誤會,防止事態(tài)進一步惡化。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