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神科安全警示錄:你不可不知的九句話
1
想家
不僅僅是情懷,也是風險
精神科封閉病房收治的大部分是非自愿住院的患者,「不愿意住院」這個想法幾乎貫穿住院的整個過程,患者往往會將「不愿意住院」表達為「想回家」。擔心家人不安全、認為自己沒有病、在醫(yī)院缺乏安全感、渴望自由、想逃避治療、想擺脫約束等等,都可能成為患者「想回家」的理由。在這種想家念頭支配下,患者可發(fā)生外逃、暴力攻擊、自傷、甚至自殺等不良事件,因此,在精神科,要關注患者的想家情懷。
2
危險的不是精神癥狀
而是患者對精神癥狀的應對方式
精神癥狀本身不可怕,可怕的是患者對精神癥狀所采取的不良的應對方式。我們不但要洞察患者有哪些精神癥狀,更要洞悉患者對精神癥狀所采取的行為應對方式,指導患者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,避免不良事件的發(fā)生。
3
不要以「亂」與「不亂」
界定患者病情的輕與重
患者行為亂與不亂只是疾病不同的表現(xiàn)形式,不能說行為亂的患者就比行為安靜的患者病情重;相反,精神科要特別警惕那些不言不語、孤僻獨處、看似安靜的患者,這些患者提防心理強,思維內容不暴漏,行為更難以預測。
4
警惕老面孔會有新病情
精神疾病容易復發(fā),患者多次入住同一個科室的現(xiàn)象并不少見。「士別三日,當刮目相待」,要以發(fā)展的觀點來看待這些「老病人」,警惕老面孔、新病情。多次住院的患者病情不一樣,心態(tài)也會不一樣,不要被老面孔所麻痹。
5
精神科最危險的地方
一個是衛(wèi)生間,一個是床上
不要有「患者在床上就沒問題」的觀念,務必警惕患者被子下的小動作,有自殺風險者手最好露在被子外面,避免蒙頭睡覺,要善于鑒別真睡還是偽睡、深睡眠還是意識障礙。加強衛(wèi)生間巡視以及患者上衛(wèi)生間時的監(jiān)護。臨床經驗警示,患者最容易在衛(wèi)生間和被窩里發(fā)生自傷自殺事件,注意加強防范。
6
不要被約束帶所麻痹
約束患者的自我防護能力下降,要注意加強監(jiān)護,避免約束患者受到其他患者的襲擊傷害。建議15-30分鐘床頭巡視一次,認真查看約束帶松緊、約束部位的肢體活動情況,避免出現(xiàn)約束并發(fā)癥,也警惕患者自行解開約束帶發(fā)生意外。
7
病情觀察不能局限于精神癥狀
也要警惕軀體疾病
精神科患者不僅患有精神疾病,伴發(fā)軀體疾病的風險也高于一般人群,甚至可能在治療過程中發(fā)生意外。在評估精神癥狀的同時,也要完善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,注意觀察意識、生命體征及軀體情況,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內的潛在軀體風險。
8
風險評估不是萬能的
但不風險評估是萬萬不能的
風險評估可以找到患者的風險防范重點,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防范,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起著重要作用。然而,我們也要清楚風險評估的局限性,風險評估可能是片面的、與事實之間存在偏差。盡信書不如無書,我們不能被風險評估結果所麻痹,有些風險我們是預測不到的,要時刻警惕其它意外的發(fā)生。
9
關注患者的感受和體驗
與關注疾病本身同等重要
藥物和物理治療能夠控制病情,但無法取代心理護理和人文關懷。患者伴有的無望、恐懼、羞恥、抑郁、憤怒等負性情感體驗同樣是安全意外的危險因素,是精神科的隱形殺手。因此,我們不僅要關注疾病本身,更要關注患者的感受和體驗,及時疏導化解不良情緒,盡可能消除風險滋生的土壤。
女三病區(qū) 韓月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