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眾普遍認為,護士是女性從事的職業(yè),不太適合男性。但隨著醫(yī)療技術的發(fā)展應用和醫(yī)療趨勢的需要,在一些特殊的護理崗位上“護士”已不再是女性專屬。近年來,“男護”團體爆棚而發(fā),在護理行業(yè)中崛地而起。新生力量,必將帶來新的活力、新的發(fā)展。但隨之而來的大眾非議也不可避免。直到今天,仍有病患和家屬對“男護士”存有質(zhì)疑。但“男團”懂得,讓男人走上護理崗位,并非一時的興趣使然,不是新鮮刺激的驅(qū)動,靠一份信念,以及對護理工作的另一種理解。大學時代,入學課堂,教授為新生講解南丁格爾誓言,余謹以至誠,于上帝及會眾面前宣誓:終身
“媽,今年過年我回家!” “真的?好!好!三口都回???啥時回啊?”“嗯,都回!大年三十回?!薄拔液煤脺蕚錅蕚?。”“不用準備,就待三天。”“才待三天啊,行,知道了?!? 年前給家打電話,說回家過年,電話中能感受到母親的驚喜和期盼。工作十年,對家、對父母總心存愧疚。因為家遠,連續(xù)八年大年三十都在醫(yī)院值夜班。每到年跟兒打電話回家說,今年過年值班沒法回家,父母總說,沒事,工作要緊。隨著年紀的增長,我也能漸漸體會父母盼兒回家,兒不能回家,父母心中的那份失落與掛念。因為家遠,因為工作,思念成了節(jié)日的主題。一個團圓
風雨送春歸,喜迎新春到。今天是大年初二,按照習俗,初二應該陪著媳婦兒回娘家,可今年又不能陪媳婦兒回家了。清晨一早,當我還在釋放疲憊,一只暖和和的小手拍在我臉上,“爸爸,快起床去姥姥家啦,我要給姥姥看我的新衣服……”睜開眼便看見女兒拿著她的新衣服,無比期盼的說,爸爸穿上新衣服我們快走吧!女兒今年六歲了,前些年孩子小不懂過年是怎么回事兒,現(xiàn)在孩子漸漸大了,開始對過年有自己的想法了。新年,給姥姥和大家展示自己的新衣服,女兒催著媽媽一直在大力準備。真到了這一天,我卻值班去不了,女兒的愿望覆滅。媳婦兒同為戰(zhàn)斗一線的
已記不清到底有多少年沒在家過春節(jié),也記不清與多少患者在一起過過年??偸强评锢先藥氯耍氯俗兝先?,年復一年,代代傳承,共同堅守。大家不論節(jié)假日,不分上下班,24小時全天守候,365天全年護航,這是所有白衣天使的職責使命,為您服務,護您健康。 春節(jié)的腳步又悄然臨近,到處彌漫著過節(jié)的喜慶氣氛。春節(jié)堅守崗位,沒法與家人、親朋好友團聚,做“天使”的家人和朋友或許需要比常人多一份的理解和支持。我常常聽到這樣的聲音,孩子憂心的問,“媽媽,我們班同學春節(jié)放假都去旅游,你什么時候能帶我去,今年一定能去了吧?”爺爺奶
春節(jié),是中國人合家團圓的節(jié)日,有這樣一個集體,他們無法與家人團聚,無法享受美好假期。他們堅守工作崗位,要守護另一群“可愛的人”,盡心盡責,要保證節(jié)日期間工作的安全、有序。他們是精神科的“白衣天使”,有他們的守護,患者會少一點孤獨無助,多一份溫暖親情,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“家”,相依相伴,一起過年。依晰記得,我的第一個“年夜班”,那是平常卻意義非凡的一天。年三十的下午,像往常一樣來到病房,交接班,清點完患者,我也該上崗了。核對口服藥,查對醫(yī)囑,準備好晚間治療的所用物品,看看表,已經(jīng)晚7點了,本想趁著發(fā)藥前去湊
從事精神科護理工作6年了,每天重復著瑣碎的護理工作,接觸著精神行為異常的患者,過著看似平淡又緊張刺激的生活。人是感性的,會心起漣漪,許多純真與美好會在某一瞬間像煙花一樣綻放,善心就此喚起。精神科病區(qū),聽起來讓人有些遲疑害怕的地方,有暴躁沖動的患者,破口大罵的患者,行為紊亂的患者,他們每時每刻都在挑戰(zhàn)你的心理底線。我曾見過不安心住院想回家而沖出門外致使護士手扭傷的患者,我也遇見過因不能滿足其無理要求而對著護士破口大罵的患者,還有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隨處解在病房的患者,處理這些遠在想象之外的工作情況卻是精神科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