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勁松,女,43歲,一名普通的精神科護士。自1996年參加工作以來,一直堅持工作在臨床一線,為精神障礙患者奉獻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! 有人說:平凡中蘊藏著偉大,瑣碎中孕育著崇高。護理工作看似簡單,卻很繁瑣,護理工作不僅是打針、發(fā)藥、正確執(zhí)行各項醫(yī)囑,還包括了許多生活護理、心理護理等內(nèi)容。 她,就是從最基本的生活護理做起的。不記得多少次,病人的嘔吐物濺到臉上,大小便弄到身上;也不記得多少次,暴躁沖動的患者沖著她拳打腳踢、惡語相向,但她從不發(fā)火,總是說:“我是一名護士,是人們心中的白衣天使,而他們是
孫樂樂,38歲。主管護師,臨床心理科一病區(qū)副護士長。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,中國心理衛(wèi)生協(xié)會會員,日本內(nèi)觀療法醫(yī)學會會員,從事精神和心理衛(wèi)生工作20多年。1997年參加工作,一直堅持在臨床一線。精神科危險最大,責任最重。絕大多數(shù)病人缺乏自知力而不主動就醫(yī)或不配合治療,護理難度非常大。無數(shù)次病人將飯菜、口水、痰液甚至糞便弄到手上,臉上,工作服上,記不清多少次被病人辱罵、攻擊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脅,護士常常傷痕累累,有些皮外傷也是家常便飯,但她一點怨言也沒有,而是更耐心地幫助病人,曉之以理、動之以情,一切以病人為中
一提起精神科,大家就會想到那些令人恐懼的精神病人,各種媒體對精神病人的描述也讓人不寒而栗。精神病人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,精神疾患折磨身心,社會的歧視更是讓他們的心靈倍受摧殘,他們常常受到社會冷落。他們也渴望親情和友情,但很多人住院期間,常年沒有人來探望。在淄博市精神衛(wèi)生中心精神科病區(qū)里,我們不止是一名護士,還是他們的親人和朋友,我們必須像對待親人朋友一樣去對待他們,給他們溫暖和尊重,用愛心撫平他們心靈的創(chuàng)傷,用真誠喚起他們對生活的渴望,用熱情點燃他們戰(zhàn)勝疾病的信心。作為一名精神科護士,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(yè)知
2017,又是一年,今年過年很多患者都被接回家過年了,病區(qū)里仍有二十余個病情不穩(wěn)定又不適合出院回家的患者。我們的醫(yī)護人員知曉他們十分渴望能夠回家過年同家人團圓,但現(xiàn)實情況也是讓人無可奈何的?!鞍踩S穩(wěn)”是過年期間所有值班人員的值班信條。陪伴看護,安撫好患者情緒,同患者在一起平安、快樂的度過一個祥和年也是所有值班醫(yī)護人員的職責所在。初一小夜輪到我值班,接班時,患者們都表現(xiàn)良好,并沒有出現(xiàn)鬧情緒的患者。臨近發(fā)藥時間,一名患者突然沖了過來,瞬間將服藥杯全部打亂。慌亂中,我們邊安撫患者情緒邊制止她,把她帶回自己的
過年,是華夏民族生命的追求和情感的寄托,是游子歸家,是家人團聚,是熱騰騰的年夜飯,是孩子的吵鬧和老人家的歡聲笑語。 離年還有二十天的時候,奶奶就在電話中問我,今年過年休息嗎?老人家年紀大了,總是盼著子孫兒女承歡膝下。 上班那天,推開門一看,眼前的一片白,伴著星星點點的紅,心中默念,下雪了,真好。 到了科室,第一感覺是冷清,過年了,大家出院的出院,請假回家的回家,只剩兩個人在醫(yī)院過年。趙姨也沒有往日帶著笑的招呼聲“親愛的,你來了?!蔽蚁?,她也想回家過年吧。 換好衣服
2017年1月30日 星期一 天氣晴今天是大年初三,年后第一天上班。早上起床上班,女兒就問:“媽媽你要去哪?”“媽媽要去值班,你在家乖乖聽爺爺奶奶的話。媽媽走了?!薄皨寢?,過年了你也不休息嗎?你就不能多陪陪我?為什么你要當護士呢?”聽到女兒的話,心里酸酸的,除了第一年在家坐月子過年沒值班,年年都要值班,也沒有時間陪陪老人和孩子。老公不放心,開車送我到單位上班,叮囑我說:“你現(xiàn)在懷孕快8個月了,過年值班的人少,你自己注意安全!”一上班,科里還有10個沒有回家過年的病人。今天和我一起值班的同事王護士也是